当前位置:首页 > 规章制度 > 教学大纲 >

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9-03-06 10:01    浏览次数: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食品营养学
Food Nutrition
课程代码 05021009h 课程性质 必修
开课院部 伟德1949官网 课程负责人 宋莲军
课程团队 宋莲军,李宁
授课学期 第7学期 学分/学时 2/24
课内学时 24 理论学时 24 实验学时 0 实训
(含上机)
 
实习   其他  
适用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核心课程
授课语言 中文
对先修的要求 生理学基础、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卫生学等
对后续的支撑 食品毒理学,功能性食品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必修的基础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员工从食品科学和食品加工的观点出发,深入理解营养与人体需要和健康的关系,掌握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及营养素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社区营养;了解食物的体内过程及其代谢,热能来源和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热能消耗的测定方法,膳食参考摄入量(DRI)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了解营养与农业的关系。培养员工具有从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营养师、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工程技术能力,以便在今后的食品生产及相关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应用营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二、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序号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
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 运用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分析食品的营养及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能够结合不同人群的营养特点为人群提供合理的营养需求,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 指标点2.5 2
2 能够在相关食品法律法规的约束条件下,根据各类食品营养价值和人体营养需要,正确编制不同人群食谱,并研发切实可行的营养强化品,并对其可行性及营养价值做出评价。 指标点3.3 3
3 能够对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进行正确评价,对社会及人群的健康给予科学的指导。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和合理的膳食搭配,提出膳食营养对居民健康的促进及身体素质的提升作用。 指标点6.3
指标点6.4
6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序号 教学内容 员工学习
预期成果
课内
学时
教学
方式
支撑课程目标
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学习食品营养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的饮食营养状况;食品营养学的概念;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营养学的研究方法及和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1.掌握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2.掌握食品营养学和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生物科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等理解食品营养学。
2 1.讲授
2.讨论
目标1
第一章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六大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理解营养素在体内的运输和代谢;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熟练掌握吸收的部位和机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消化系统的功能;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明确营养素在小肠被吸收和利用的情况。
1.了解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过程;
2.明确营养素在体内被吸收和利用的情况;
3.具备分析营养消化吸收差异机理的能力。
2 1.讲授
2.讨论
目标1
第三章
能量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基础代谢、食物热效应的概念;理解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掌握能量的供给量标准与食物来源;熟练掌握影响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影响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能够进行几种产能营养素的生理有效能量的计算;能够对轻中重体力劳动者进行能量消耗的测定与计算。
1.学习与人体能量相关的一些概念;
2.掌握影响人体能量消耗的因素;
3.能够在实践中基于能量吸收与代谢给予饮食建议。
2 1.讲授
2.讨论
目标1
第四章
宏量营养素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评价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价值;理解食品加工对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掌握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熟练掌握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生理功能;掌握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及其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及其生理功能;明确评价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价值的指标;能够发现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
1.学习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功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2.握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及加工过程中对蛋白质的影响;
3.具备分析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在食品加工、保藏中营养问题的能力。
2 1.讲授
2.讨论
目标1
第五章
微量营养素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分类、特点和生理功能;理解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掌握各种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根据居民的营养不良表现,来判定缺乏某种微量营养素,并给出参考摄入量与及食物来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够根据居民的营养不良表现,来判定缺乏某种微量营养素,并给出参考摄入量与及食物来源。
1.掌握各种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缺乏症与过量、参考摄入量与及食物来源;
2.具备判断营养素缺乏类型的能力,并能给出食物的参考摄入量。
2 1.讲授
2.讨论
目标1
第六章
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各类等食物中的抗营养因素;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熟练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点。熟练运用合理的食品贮藏、加工和烹饪方法以减轻对食品中营养素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抗营养因素;能够对各类食物进行合理加工以减少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1.学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特点;
2.理解储藏、加工、烹调对营养素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3.能够在考虑营养价值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加工方式。
4 1.讲授
2.讨论
目标1
第七章
不同人群的营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及老人等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理解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掌握不同人群的主要营养缺乏症特点及原因;熟练掌握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及营养需求特点,并能够提出合理的饮食计划、食谱的编制及建议。
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营养需要特点及合理膳食;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及营养需求特点能够提出合理的饮食计划及建议。
1.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状况及营养需求特点;
2.能够提出合理的饮食计划、食谱的编制及建议。
8 1.讲授
2.讨论
目标2
第八章
营养失调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运用营养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掌握营养与肿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关系;能够针对上述慢性疾病提供合理的饮食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营养与免疫、肥胖、癌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提出切实可行的饮食预防措施。
1.常见的营养缺乏病;
2.能够提出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并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提供饮食预防措施。
6 1.讲授
2.讨论
目标3
 
四、课程考核
序号 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成绩比例(%)
实验 考试  
1 目标1: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5)
运用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分析食品的营养及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能够结合不同人群的营养特点为人群提供合理的营养需求。 30 70 50
2 目标2: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3)
能够在相关食品法律法规的约束条件下,根据各类食品营养价值和人体营养需要,正确编制不同人群食谱,并研发切实可行的营养强化品,并做出营养价值的评价。 30 70 20
3 目标3: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6.3与6.4)
能够对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进行正确评价,对社会及人群的健康给予科学的指导。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生理特点,提出膳食营养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30 70 20
4   考勤     10
合计       100
 
注:各类考核评价的具体评分标准见《附录:各类考核评分标准表》
(说明:1.评价依据主要有:平时表现、作业、案例分析、实验/实习/调研报告、上机、考试等,应根据该课程实际设置的考核方式填写,不够可以加列;2.各考核方式逐一填写评分标准表)
五、评分标准
1.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 (85-100) (75-84) (60-74) (40-59) (40分以下)
作业完成进度(权重0.1) 提前完成质量较高 按要求按时完成 延时完成 在老师的催促下完成补交 交的很晚或不交
实验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团队合作(权重0.3)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实验方案合理,态度认真,独立工作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实验方案较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实验结果较好,并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能够一定程度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验基本合理,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验结果质量可以,设计态度较为认真。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方案基本合理,实验成果质量一般;独立工作能力差。 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差,实验方案存在原则性错误,计算、分析错误较多。
解决问题方案的正确性(权重0.5) 能够认真分析并解决实验方案中80%以上的主要问题。 能够解决实验方案中60%以上的主要问题。 能够解决实验方案中40%以上的主要问题。 实验方案不能解决主要问题。 实验方案不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或者完全错误。
作业书写规范程度(权重0.1) 实验报告条理清晰、论述充分、符合实验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实验报告条理清晰、论述正确、符合实验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实验报告条理基本清晰、论述基本正确、文字通顺、符合实验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实验报告条理不够清晰、论述不充分但没有原则性错误、文字基本通顺、符合实验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实验报告条理不清、论述有原则性错误、质量很差。
 
2.考勤评分标准
考核内容 100 80 60 40 20 0
不定期抽查5次考勤,每次占20分 5次 4次 3次 2次 1次 0次
 
3.考试评分标准(见试卷考试答案及评分标准)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食品营养学》(“十二五”规划), 周才琼, 周玉林主编. 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年.
2、参考书:
(1)《食品营养学》(“十三五”规划), 张忠, 李凤林和余蕾编著.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7年.
(2)《食品营养学》, 李铎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年.
(3)《食品营养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何志谦和孙远明编著,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0年.
(4)《食品营养学》(“十五”规划), 孙远明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6年.
3、推荐网站:
(1)中国食品营养网,网址http://www.chinafcd.com/
(2)天天营养网,网址http://eat.51ttyy.com/